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摘要∶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信贷市场迅速萎缩,市场流动性接近枯竭,为了避免金融系统崩溃,2008年11月美联储宣布启动量化宽松(QE),掀起外汇市场的滔天巨浪。 什么是量化宽松(QE)量化...
什麼是量化寬鬆(QE)
量化寬鬆的英文名詞是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量化寬鬆中的“量化”指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寬鬆”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具體形式為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時候,在公開市場購入國債等中長期債權,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註入新的流動性,相較於央行在公開市場中對短期政府債券進行的日常交易,量化寬鬆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債券,不僅金額龐大許多,周期也較長。一般來說,只有在利率等常規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央行才會採取這種“無中生有”的極端做法。 量化寬鬆政策的作用和影響量化寬鬆最早由日本央行在2001年提出,當時為了應對經濟下滑和投資衰退,日本央行在利率極低的情況下,通過大量持續購買公債以及長期債券的方式,向銀行體系註入流動性,使得利率水平始終接近於零。通過對銀行體系註入流動性,迫使銀行在較低的貸款利率下對外放貸,進而增加整個經濟體系的貨幣供給,促進投資以及國民經濟的恢復。正是日本央行果斷採取量化寬鬆這種主動增加貨幣供給的措施,才使得日本經濟在2006年得以複蘇。2008年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無論從事件背景、實施規模和時間跨度來說都要比當年日本的情況嚴重的多。除了美國金融系統接近崩潰、信貸市場萎縮、流動性接近枯竭和市場信心消失殆盡之外,以希腊為代表的歐債危機爆發使得國際經濟環境極度惡化,美聯儲不得不“吞食猛藥”,先後啟動了三輪QE,歷時六年,至今全球金融市場仍處於QE的作用與影響之中。1.利率。美聯儲承諾維持低利率,導致市場實際利率下降,刺激企業和居民投資消費增加,促進經濟複蘇。2.資產結構調整與再平衡。美聯儲通過資產置換和再平衡,將金融機構手中流動性較差的資產(抵押支持債券、機構債券、商業票據等低等級債券)轉換為活期賬戶、現金等流動性強的資產,促使金融機構積極將其運用於貸款、債券或股票投資,進一步刺激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3.通脹預期。美聯儲擴張資產負債表引起基礎貨幣擴張,大規模的貨幣投放引起了人們對未來通脹的擔憂,當政策利率承諾不變時,通脹的上升將導致實際利率下降,企業資金成本降低導致消費和投資的上升,最終影響產出和就業的增長。4.信貸複蘇。美聯儲大量購買美元資產向金融市場註資,促使信貸市場複蘇,支撐企業和居民增加投資,最終使產出和就業回到增長通道。 量化寬鬆(QE)如何影響外匯市場美國因貨幣供應增長導致美元貶值,這當然有利於美國出口,而美元貶值使得貴金屬黃金白銀價格走高;同時美國利率與美元匯率的波動,還影響了國際資本流動和進出口貿易,使得其貨幣政策效應溢出到與之有經濟往來的國家,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美國實施的QE是人類經濟史上最大的一次嘗試,在推動經濟的同時使得資產價格明顯上漲。具體來看,
本網頁上的內容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不可能構成任何形式(稅務、法律、會計)的投資建議。本文並不構成對特定金融產品之直接投資邀約或推介。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依賴本文資訊,其作為及不作為亦不應以此作為依據。我們對任何人士以本文為基礎之作為或不作為所導致的結果並不負責。我們對所提供內容的準確性或信息的適當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並不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就此而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適用法律所允許情況下除外。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