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實際數字令人意外......
用《華盛頓郵報》的話說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加密戰爭”,有人用加密貨幣給烏克蘭捐款,有人忙著借助加密貨幣逃離普京的外匯轉出禁令以及西方的嚴厲制裁。因此,有人認為,加密貨幣能從這場危機中受益。但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最近比特幣與科技股的脫鉤表明,一些外部因素導致了需求的變化。由於來自俄羅斯的資本外逃潛力很大,比特幣被認為是轉移資本的途徑,因此對比特幣的需求可能會顯著提高。
俄羅斯對加密貨幣的興趣確實正在上升。穀歌搜索顯示,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注度都在飆升。當前,11%的俄羅斯人已經擁有加密貨幣。
不僅俄羅斯,烏克蘭的情況也是如此。Kaiko報告稱,由於俄羅斯入侵後對加密貨幣的需求立即飆升,比特幣在幣安的烏克蘭格裏夫納(UAH)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溢價6%。
戰爭發生後,盧布和格裏夫納計價的交易量幾乎立即飆升至幾個月來的最高水準,突顯了加密貨幣行業在衝突中所扮演角色的複雜性。
那麼,究竟有多少加密貨幣被用於轉移資本了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的資本外逃需求是巨大的。花旗在一份最新報告中做了詳細說明:
2014年危機期間俄羅斯的淨資本外流為1510億美元(比上一年激增900億美元)。在2008年的危機中,這一數字為1330億美元。這一次的資本外逃可能遠不止於此,因為危機更加嚴重。
但是金融博客零對沖稱,俄羅斯的實際比特幣交易量讓人大跌眼鏡。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的交易量在絕對值上相對較小,儘管在圖表上看起來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平均每天大約只有210枚比特幣。
零對沖稱,就這點交易量不足以在加密市場掀起什麼浪花。bitcointradevolume.com的數據可作為參考:
比特幣現貨的日均交易量約為48億美元,包括衍生品在內約為200-400億,即需要十分龐大的資本轉移進來才能在這個領域造成影響。
所以,近日比特幣價格上漲更多是因為投資者定位於俄羅斯需求的預期上升,而不是俄羅斯需求本身。這一點很值得關注,因為如果預期的俄羅斯購買量沒有實現,比特幣的走勢可能會與科技股重新趨同。
更奇怪的是,這每天大約210枚比特幣的交易量,還給俄羅斯的交易者們招來了各種“威嚇”: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敦促監管機構要防止俄羅斯借助加密貨幣逃避制裁;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在某種程度上加密貨幣是逃避執法的一種手段,這不是我們應該容忍的;
美國司法部副部長Lisa Monaco表示,他們將凍結“普京親信”的資產,“重點關注加密貨幣”;
財政部長耶倫週三警告稱,“加密貨幣是一個逃避制裁的管道”,值得關注。
目前,從花旗的數據來看,加密貨幣並沒有被用於規避制裁,哪怕有,也只是很小規模。總部位於倫敦的LMAX Group首席執行官David Mercer表示:
“加密市場根本不夠大,不足以引起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在幫助俄羅斯人逃避制裁方面的如此多關注,我不知道為什麼比特幣或加密貨幣被挑出來說。”
零對沖調侃道,根據上面的數據,俄羅斯人每天借助比特幣“洗錢”大約1000萬美元就招來了如此大關注,而瑞士信貸多年來幫助促進了1000億美元的洗錢活動卻似乎沒有人在意。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在外匯市場中,週期性分析是一種重要的投資策略。它涉及到對市場趨勢、經濟資料和全球事件的深入理解,以預測貨幣對的波動。本文將深入探討外匯市場的週期性,並分析其對投資者的意義。
在資訊爆炸與金融自由化的今天,投資人面對的風險不僅來自市場波動,更來自看似包裝精美、實則暗藏陷阱的虛假平台。近期,外匯天眼收到一位投資人的求助訊息,表示自己誤信網友推薦,以為發現了賺錢捷徑,沒想到竟然落入了Cerex Ltd克瑞斯這平台的炒匯騙局。
4月21日起至5月23日,外匯天眼社區邀你分享與交易商的真實故事。
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已成為許多投資人追求穩健報酬的重要方式。隨著外匯、期貨、股票與加密貨幣等商品的興起,市場參與者也不再局限於單一領域,希望藉由分散投入來降低波動風險、提升整體報酬。其中重要但常被忽略的一點,就是挑選合法、受監管的券商。近期不少投資人都向外匯天眼查詢GTJAI國泰君安國際的評價,這家券商到底是否值得信任?今天就讓我們好好解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