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Pусский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Español
हिन्दी
Filippiiniläinen
Français
Deutsch
Português
Türkçe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摘要:摘要∶为抑制经济放缓和提振通胀水平,欧央行在最近的利率决议中将负的存款利率继续降低至-0.5%。这些年随著加入负利率行列的国家增多以及负利率程度加深,负利率一词已经由不可思议变得耳熟能详,并且正在深刻影响...
什麼是負利率?利率指借方支付給貸方的資金使用成本與本金的比率,這個比率通常是正值,即總是借款方向貸款方支付利息。但是近年逐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現象——即貸款方向借款方支付費用,存款非但不能獲得利息反而要付出成本,這就是負利率。目前負利率現象主要存在於一些經濟和通脹疲軟國家的央行政策利率以及國債利率中。負利率國家
負利率目前主要集中在歐洲和日本。瑞典央行是全球首家實施負利率的央行,2009年將政策利率降至-0.1%然後於一年後恢復至零水平,但是在2015年再次恢復負利率。歐央行是全球實施負利率中最大的一家,為應對經濟下滑和失業率高企,歐央行於2014年6月將商業銀行在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調降至-0.1%。歐洲還有瑞士和丹麥實施負利率政策。日本在1999年就首創零利率政策後,為了更有力的解決金融危機後的國內經濟問題,日本在2016年將負利率加入了貨幣政策。
負利率原因零利率和負利率主要出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國為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紛紛使用調降利率這一手段,最終一些央行突破了零利率水平的下限進入負利率時代。
金融危機後歐元區經濟下行、通貨緊縮以及失業率大幅攀升,為應對這一局面歐央行大幅下調利率至零水平附近,但是歐債危機帶來第二波衝擊,所以利率被迫下調至零水平以下。日央行實施負利率的動機與歐央行大同小異,由於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日本不存在嚴重的失業問題,但是國內需求、經濟增長停滯以及持續通縮讓日央行在實施多年零利率後終於向前再跨一步進入負利率。不過,瑞典、瑞士以及丹麥等國實施負利率的主要目的則在於壓低匯率保衛出口。
負利率影響負利率政策是把雙刃劍,在發揮促進經濟等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存在負面影響,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積極影響減弱而負面影響越趨明顯。積極影響方面,負利率促使銀行放貸而不是存在央行,也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消費而不是儲蓄,同時極度寬鬆的金融環境推升資產價格增加財富效應,並且起到削弱匯率有利於出口的作用,這些影響最終對經濟增長、通脹和就業等起到促進作用。負面影響方面,負利率壓縮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利潤,會導致本國廉價資金向更高收益率的國家外流,毫無疑問負利率是資產泡沫的重要推手。
免責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